这一年来,世界网友至少从推特上知道了两句中国古诗词。一个是最近,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太空中用中文、英语、意大利语写下《兰亭集序》中的句子,感叹宇宙的浩瀚博大。
另一个,就是特斯拉CEO马斯克去年11月发了篇《七步诗》,用意不明,让大家猜得不亦乐乎。
从推特上这些“现象级”传播的中文内容不难看出,当前聊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不在少数。近两年,在来华留学生圈子里还出现了“扎堆”讲中国故事的现象......那么,这些来华留学生在哪里聚齐,中国故事从何处讲起?这一切的答案,尽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当中。
外来的学生“说好事”
这些畅谈中国的年轻人有个共同的身份——“来华留学生组”的选手。
据统计,去年,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增设“来华留学生”组后,吸引了来自百余个国家的近千名留学生踊跃参与。
这一盛况同样延续到了今年正在举办的第三届活动。
截至发稿时,报名人数已达到将近700人,他们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韩国等93个国家,就读于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
他们相聚一堂,都聊什么呢?
和上面提到的两位推特大V有点像,又不太像。
相似的是,选手们也会按照环节要求去诠释一些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不太像的是,选手们要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容:讲出自己的中国故事,抒发自身的中国情怀。
就拿第二届活动的选手举例。
没听过留学生Leret小姐姐讲述亲身经历,大概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法国家庭会对中华文化有着跨越山海的热爱。
从美国选手伍淡然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他不仅五岁学中文、文化和语言的“童子功”了得,对于如何理解中国文化及社会,还有着极为成熟的认知和态度。
每人来中国的初衷不同,喜爱的中国文化事物也不尽相同。
正是这些展露本真的个性化中国声音,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成为了难能可贵的“一手信息”;另一方面,留学生选手的外国身份,更是助推中外了解互信的重要力量。
外来的学生“好说事”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深耕国际中文教育多年,对中外交流有着独到的观点和丰富的经验。
去年他全程参与了来华留学生组的评选,对选手们的优异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在他看来,外国留学生在讲述中国故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留学生是通过第三者视角来阐述的,而且还能采用本民族的语言,一切都让中国的故事更具可信性。”
通常的印象中,一个人在传递自己国家的正面信息时难免会带着“自卖自夸”的负面光环,无论所讲内容是否属实,公允性都难免有所折损。
而来华留学生作为“客人”,其立场则让人感觉相对中立和公平。如果言及的内容和中国讲述者的表述相符或相近,中国故事可信性将更上更上一层楼。
此外,赵教授还点明了外国学子讲中国故事对于中国文化的启发。
“留学生的加入,使得中国故事增加了一个新视角,具有了新的内涵,一定能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这也是本届活动增加留学生组的意义所在。”
留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受到本国文化的长期浸润,因此一旦接触中国的文化事物,他们便会自然地代入自身的原生思维,让两者充分交互、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例如,上一届活动的留学生组冠军Sali,就致力于将大量的中国元素巧妙融入喀麦隆的民族舞当中。
天赋极高的Sali在活动中表示,他希望能够自成一派,让亚非两大洲的文化精髓,伴着节奏和韵律舞动出来。
不难看出,多元的视角,不同的观点,无疑是打破思维惯性、推动文化创新的一剂良方。
作为中外青少年文化梦想的舞台,“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将继续见证各位留学生们的精彩表现。
在今年活动启动仪式上,活动指导单位代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马箭飞也对各位留学生的表现寄予了厚望。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青少年,结合他们在中国生活学习经历,用中文生动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也有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的故事,以及中外交流合作的精彩人物和事件,成为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丰富和深化了活动的内涵。
我们愿与各方加强沟通协作,支持帮助更多的海内外青少年参与本届活动,分享他们与中国的故事,为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朋友将带来怎样精彩的中国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